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
发布日期:2019-12-06 17:03 作者: 浏览次数:899
潘连宇
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合作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都具有重大意义。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坚定拥护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参与者,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及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积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的一批优秀分子,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包括各级政府机关及法院、检察院)领导职务”,要“推动(党外)正职安排”,“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近些年来,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得到增加,素质得到提升,分布更加广泛,作用更加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近年来,各级中共党委高度重视,在发现、培养、推荐、任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有的地方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氛围不浓厚、成长路径不广阔、平台资源不丰富、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和作用发挥。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领导对党外人士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选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甚至对党外代表人士存在一定偏见,不能正确评价和看待党外代表人士,在实际工作中不放心、不放手,有关政策规定得不到认真贯彻落实,更难体现对党外代表人士高看一眼、照顾同盟者利益的统战政策。
二、体制机制待完善,制度设计欠规范。在对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中,还没有真正体现党内党外一个样,还没有真正把培养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通常单纯依靠各民主学派自身完成,党外代表人士的日常联系管理由各级统战部门负责,但实际操作上,发现培养推荐党外代表人士是统战部门的事,而选拔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又是组织部门的事,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科学机制,在工作制度设计上有缺陷、流程欠规范化。
三、实践锻炼需加强,使用交流力度待加大。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工作缺少充足认识,没有根据实践岗位需要和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进行培养,忽视平时工作中“压担子”、“搭台阶”的培训过程,拿帽子找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敢把党外人才放在关键的岗位,担心存在大的风险,党外代表人士轮岗交流锻炼机会少,有的在一个职位一干就是好多年,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难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
一、提高认识,优化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环境。党外代表人士培训选拔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级党组织树立统一战线大局意识,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高度,不断提高认识,各部门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对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将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相关政策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在干部培养选拔中坚持把党外代表人士和同党内干部放在同等位置。各级中共党委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紧迫性。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上,要走出认识误区,破除陈腐观念,摒弃消极做法,积极营造党外人士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新媒体资源,大力宣传党的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培养推荐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意义,宣传他们的先进模范事迹,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认可度,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荣誉感,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关心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机制,形成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合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统战部等相关部门职责明确的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任用从“机遇型”向“机制型”转变的模式,使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选拔任用党外领导干部,在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拿出适当数量的岗位选配党外代表人士。逐步消除地域、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不拘一格选配党外代表人士;完善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联系制度,由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召集,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系、沟通和信息交流,共同研究制定推荐计划,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的科学评价推荐体系,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发掘人才,共同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三、拓宽渠道,注重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实践锤炼能力和水平,解决问题体现个人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需要各级党组织及时提供实践锻炼和发展的平台。要利用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尽量提供锻炼和发展平台,让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水平。要把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计划。对素质好、年轻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可选派到基层、上级部门等多岗位、多部门任职或挂职锻炼,丰富阅历,尽快成长。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条件比较成熟的党外代表人士,要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实职安排力度,强化落实政府实职安排的数量和比例,要对各地贯彻执行相关文件精神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的要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大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及其工作部门党外代表人士的配备力度,配备的数量和比例均要达到相关要求。同时尊重干部成长规律,对党外代表人士要树立包容性成长的心态,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外后备代表人士,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面向全社会举荐党外人才,广纳群贤,为更多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四、增进共识,增强党外代表人士责任感使命感。新时代统一战线仍是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统一战线的一项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地发现、培养、壮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画好“同心圆”,发挥合党合作的最大优势,各级党组织要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做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各级党组织领导要主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把联谊交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不断拓宽视野,突出重点,深交一批党外挚友诤友。对担任政府实职的党外代表人士,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信任,,积极支持,全面配合,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有为,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党外代表人士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光荣传统,加强学习,努力做事,坚持与时俱进,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参政为民的理念,在合作共事中增进共识,树立新时代精神风貌,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把为国家强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视为最高价值。
(作者:潘连宇,为民进安庆市副主委,安庆民进统战理论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