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安庆市委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调研报告概要选登(第六期)
发布日期:2018-05-15 08:24   作者:   浏览次数:1297
关于桐城市龙眠街道黄燕村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黄燕村位于桐城市西北龙眠山深处,距市区14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组415户,人口1453人。地处山区,山林多(19236亩)耕地少(1099.63亩)。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当年贫困户84户201人,经“精准识别”回头看和动态管理,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193人。2014年至2017年共有80户193人脱贫。目前尚有4户10人未脱贫,贫困人口发生率降至0.68%。由政府投资兴建80KW光伏发电站于2017年4月并网,2015年来政府持续投入扶持村集体项目资金189万元,新建集体茶园15亩,150平米茶叶加工厂一个,与龙头企业安徽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经营项目3个。村集体收入2014年3.7921万元,2015年5.13万元,2016年7.5471万元,2017年10月未统计已达到17.0833万元。总体上,脱贫攻坚卓有成效。
          二、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欠缺。黄燕村虽距离城市相对不远,但坐落深山,偏居一隅,只有一条山区公路进出,与相邻的黄甲镇等乡、村的道路未开通,道路交通很不便利,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二)旅游资源未开发。境内黄岭河为龙眠河流域源头,境内有龙井悬瀑诸多未开发景点,但因地处城市水源保护地,开发利用受限制,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未打开,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未得到利用,价值较高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没得到相应的保护。
     (三)茶叶生产加工分散。茶叶是村主导产业,茶园主要以户为单位承包种植,近年兴办的30家个体茶叶加工企业,一方面提高了茶叶生产加工能力和部分村民的收入,但另一方面生产加工资源分散、规模集聚效应欠缺,所以,虽处中国名茶桐城小花的种植生产腹地和核心区,但未充分发挥“桐城小花”的品牌效应。
     (四)电商带动力不强。安徽省雪花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夫商城)在村里设立了一个便民服务点,人员、场地、设施等条件都较齐备,但14个组之间路途较远,村民的茶叶等农特产品都自产自销,并不通过电商销售,电商业务没有形成规模,基本等同于村“小卖部”,带动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发挥。
     (五)土地确权难题较多。前些年的农村改革发展,村民外出务工居多,对土地权益不十分关注。目前在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村民开始对土地权利十分敏感、更加重视,对土地确权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
          1.承包和确权标准不统一。当年按土地质量和产出为标准承包到户,土地面积有大小但产出可能相同,承包户之间平均土地面积有一定差距。现在土地确权以面积为标准,村民感觉不公平,意见很大。
          2.新开垦土地面积扩大。多年来,村民自己不断垦荒,林地、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但没纳入村集体土地,也没办理承包手续,能否纳入确权范围,村民十分关心。
         3.土地边界不清。当年承包时虽然有承包地形图,但土地边界测绘不精确,地界范围不够清晰,因不影响生产和产出,村民之间也不计较,但要进行确权,村民对地界的精确、清晰度提高了要求。
         4.家庭人口数量与承包地面积不平衡。二三十年来,家庭人口因各种原因有增有减,和当年承包时相比变化较大,但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地面积一直没更改,以至存在人多地少、人少地多的情况,村民认为不公平。
         三、对策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推动下,黄燕村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自身发展条件,克服制约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开拓产业发展路径,激发发展新动力。借助“桐城小花”品牌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和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和龙眠村、双溪村、凤形村,乃至周边的黄甲镇等乡、村,一并融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共同发展。
1.实现茶叶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整合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资源,积极引进专业人员、外资、技术等,注入动力、活力;有效发挥电商流通作用,提高茶叶生产销售效率,深入打造桐城小花品牌效应;把握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实现茶叶休闲观光游、自然景观游、人文景观游融合发展。
2.紧抓“三变”改革契机,实现产业发展升级。把握“三变”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核心要义,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村民增收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整体致富。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发展环境。以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指导,以产业发展需要为重点,将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促进产业发展融为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要联通周边道路,适度扩建“组组通”道路,改进乡村卫生环保设施,整治村庄建筑,美化村居环境。
  (三)消解土地确权难题,推进“三变”改革。要高度重视土地确权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发扬民主,凝聚群众智慧,明晰土地权利边界,确保村民合法权益,尽快消解土地确权难题,提高村民参与“三变”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三变”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调研组成员:潘连宇、何承国、严佳阳,执笔;潘连宇)




关于桐城市龙眠街道龙眠村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龙眠村位于龙眠街道街道北部,东靠凤形村,南靠境主庙水库、西至双溪村、北抵吕亭镇,全村348户,1294人,19个村民组,全村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山场面积7000余亩,耕地面积740余亩,茶园面积2000余亩,主要经济作物为茶叶、板栗。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196人。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因残、因学、因缺少劳动力、缺技术等。村集体主要增收来源主要通过入股经营方式。
        2017年,该村申报了四个到村扶贫项目,累计资金191万元,产业到户项目包括干茶加工、茶园发展、家畜养殖三类,共计发放扶贫资金88250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11.9万元,涉及87户192人,其中户贷户用53户、户贷企用34户;实施了光伏扶贫项目,已并网发电;设置了2个公益岗位,安排了4人就业,推荐有劳动能力的到村集体茶厂务工,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次共30余人次;新农合参保补助和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并协助办理残疾证24人、慢性病证21人;村13户15名在校生,全部享受了教育资助政策,有4人享受“雨露计划”,安庆市妇联解决了村一位贫困大学生5000元的上学经费,另外计划生育人口基金会也给该女大学生解决了3000元的帮扶;全村危房改造12户,易地搬迁2户,已全部入住。
       包村单位帮扶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村帮扶包村单位3个,分别为桐城市政务中心、桐城市农发行、龙眠街道办事处,市政务中心每年提供村帮扶资金3万元。帮扶联系人对口指导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已为贫困户提供帮扶资金1万余元。另外,安庆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捐赠扶贫资金5万元。安庆妇联捐赠帮扶资金5.3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完成了电力增容、路面硬化等工作,基础设施明显得到了改善。2016年该村经济收入为3.22万元,收入来源为茶园、茶厂租金。2017年村经济收入为16.15万元,收入来源为茶园、茶厂租金和入股分红。2017年脱贫51户93人,完成村出列任务。
二、主要问题
      1、产业扶贫较薄弱。扶贫资金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入股经营方式为村集体增加收益,没有形成“输血”变“造血”的局面。主导产业为茶叶,且销售渠道不够通畅。
      2、安排公益性岗位及安排介绍贫困人口就业等方面不足。
      3、工作安排上将建设新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农民大舞台、村民广场等放在首位,对发展生产没有明确的思路。
三、对策建议
     1、结合本村的人文生态特色发展旅游业。龙眠村离市区不远,环境清幽,山水环绕,溪涧密布,银瀑飞溅,其南接颂嘉湖、其内有碾玉峡。“龙眠峰叠翠,碾玉茶飘香”。颂嘉湖被确定为水源保护地,加之龙眠山海拔、气候、土质都适合茶树生长,龙眠村的主导产品就是茶叶。“龙眠茶”是历史名茶,茶嫩香高味鲜爽,品质不错。龙眠村林木繁茂,遍植的茶更让其叠碧积绿。别成一番风景。而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自然的山形水胜结合紧密,应  当依托其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打造主题度假村。建议尽快研究合理规划,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合理安排利用项目资金,将本村生态特色旅游项目做精做实,带动村集体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2、打造龙眠街道各有主题的龙眠文化特色村。龙眠山是自然与人文的天合之作。山分两脉,环抱龙眠河,一脉沿市界往东北,再折向东南;一脉向南,再折向东。河东称“东龙眠”,河西称“西龙眠”,两脉逶迤,绵亘跌宕,蜿蜒若卧龙。崖壑深秀,奇石清潭,山光迷离,水色清新。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生态环境良好,是历史名茶“桐城小花”的主产地,文化遗存与自然胜景移步可寻,拥有相国陵园——文和园、姚莹墓、龙眠山庄、投子寺、媚笔泉、碾玉峡、紫来桥、赐金园、别丰禅寺、百步绕云梯冲、龙井瀑布、龙门、颂嘉湖等众多人文及自然景观、景点。其中列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的达20多处。因此如果将其打造成区域主题文化型的村落群,发展休闲旅游、高端民宿,能扩大各村的影响取得多赢的局面。具体路径可以借鉴巢湖打造三瓜公社的成功经验。
    3、加大对龙眠山水人文和茶叶的宣传力度。
    4、适当增加公益岗位。
                                                                 (调研组成员:高申贵、余翔、徐先海,执笔人: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