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安庆市委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调研报告概要选登(第八期)
发布日期:2018-10-17 21:52 作者: 浏览次数:1344
关于唐湾镇杨树村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杨树村地处桐城市西部山区的南冲河流域上游,距桐城市区4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000余公顷,林地900公顷,耕地537亩,全境皆山,平均海拔535米。全村19个村民组,现有总人口378户1371人。地处山区,耕地少、山地多,形成了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产业,茶叶种植面积达1600亩,产值700多万元;茶叶加工厂10余家,为“桐城小花”定点生产企业。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茶叶种植加工和外出务工。
2014年初,杨树村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247户9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0.8%(当时总人口为1319人),村民人均收人不到2300元,村级集体经济无稳定收入来源。主要致贫原因是缺技术、缺土地。其中:缺技术51户210人、缺土地43户175人,其它致贫原因有:因残、因病、因学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至2017年,杨树村共脱贫241户969人(期间贫困人口有动态调整),全村尚有贫困户4户1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户、低保贫困户1户、五保贫困户1户)。2017年村出列,村集体收入12.77万元,贫困发生率为0.73%,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5500元。
2015年以来,杨树村争取资金751万元,修建通村通组道路12.18公里,拓宽水泥路3.5公里;依靠帮扶单位支持的资金82.4万元,修建两座道路桥涵和两个驳岸;投入20万元安装70盏太阳能路灯。投入28万元,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所有农户用上了安全饮用水;2017年投入10.5万元对当家塘进行了整治。对4台变压器进行升级增容,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所有村民组通光纤宽带。帮扶单位及上级组织部门支持76万元余元,修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和村民休闲广场,解决了一大批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1.交通不便,山多地稀。杨树村地处桐城市西部边缘山区,虽然近年路面质量大有改观,但盘山公路蜿蜒绕行,离市区近50公里。交通不便成为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最大障碍。境内基本为山地,耕地稀少,小面积零落山间,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难成规模,所以除发展茶叶产业之外,难以再发展其他有较高附加值的农业特色产业。
2.外出人口较多、常住人口较少。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基本常年在外务工,村内留守的是老人、残疾人、病人等,在外务工的流动性也较大,严重的“空心村”现象,给扶贫走访宣传及政策落实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
3.收入来源较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茶叶产业,村民除外出务工外,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依靠茶叶销售,总体收入来源较单一。茶叶产量受种植面积、气候、品质等限制,收入总数受限。而且茶叶市场价格有一定波动性,茶叶收入不是十分稳定。
4.村医缺乏。由于人才匮乏、待遇低等原因,村医不稳定,出现阶段性、临时性村医缺乏现象,签约医生上门服务困难,不能定期上门巡诊。
三、对策建议
为确保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已脱贫241户969人年人均收入稳中有升,2户7人未脱贫人口2018年脱贫,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强政策宣传。针对4户未脱贫户生产生活和家庭成员情况,采取适当的脱贫措施,落实包括五保低保户社会兜底政策在内的各项扶贫政策。充分关注2014-2017年已脱贫户,及时回访,掌握情况,预防返贫因素。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正确理解“脱贫不脱政策”,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发展动力,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2.解决村医临时性短缺问题。要切合偏远乡村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制定出与农村的实际需要相适宜的人才供给政策,乡镇一级统筹安排,将从医积极分子吸纳进来,给予合法的从业权,然后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从业水平,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在确保村村都有卫生室的基础上,确保室室都能有常驻村医。
3.优化发展茶叶产业。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大唐茶叶公司入股经营、集体茶叶加工厂承包经营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积极探索村集体经营产权制度改革,扩大茶园面积,多种形式发展村集体茶园,提升茶叶加工能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融入优质茶叶品牌“桐城小花”的生产技术、销售环节渠道。
4.探索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杨树村境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人文遗迹多处,海拔较高,视野开阔,山青水秀,峰峦叠障,峻岭起伏,云雾缭绕,溪水瀑流,有棋盘石、圣仙洞、铜锣寨、白云庵等景点,可探索打造以“春茶、夏凉、秋果、冬雪”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旅游业,改造村民空闲住宅为旅游休闲民宿,建设休闲农庄,吸纳社会资本和农户入股,发展乡村旅游。
5 .拓展收入增长点。杨树村处于安徽桐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地址内,可抓住此项目建设的契机,一方面加强道路建设,改善村进出通道,做好易地搬迁,另一方面可成立杨树村基建工程类企业,吸纳贫困户参与,承揽相关劳务及建设工程,搞活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户就业及增收。
(调研组成员:潘连宇、洪刚、徐基斌,执笔:潘连宇)
关于唐湾镇蒋潭村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唐湾镇蒋潭村地处桐城西部大别山腹地,与潜山官庄镇毗连,距桐城市区45公里,桐潜公路穿境而过,全境皆山。全村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620亩,其中水田200亩、旱地420亩;林地面积10750亩,公益林5600亩。全村辖26个村民组,503户,1774人,常住人口1100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49户1285人,致贫原因主要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病、因残等,为省级重点贫困村。自2014年以来累计脱贫340户1261人,2017年本村已脱贫出列,现余未脱脱贫户9户24人,贫困发生率1.35%,2018年计划脱贫5户17人。目前全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面完成,26个村民组道路硬化全部实现。
基于山多地少的地理条件, 该村以茶叶种植为主导特色产业。现有茶园2300亩,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家,茶厂4家,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安庆市级茶叶“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本村产的“桐城小花”茶曾获安庆市中国茶叶博览会银奖。同时还出产林竹、中药材、油茶等农副产品。2017年村集体收入12.1万元,主要来自茶叶收入和光伏发电收入。
二、主要问题:
(一)地处偏远,基础条件较差。蒋潭村境内以山地为主,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高达 90 %,其中公益林面积5600 亩 ,同时又是甲辰庵水库所在地,生态保护的要求对产业发展有所制约,当地的生态条件基本尚处于原生状态,山间道路崎岖,村民行走山间劳作,大多仍靠肩扛手挑。
(二)内生动力缺乏。建档立卡贫困户349户中,致贫原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64户,占75.64 % 。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扶贫的理解仍是以给钱给物为主,将扶贫政策视为一种福利,还有部分贫困户对帮扶工作认识上有偏差,在帮扶工作开展如危房改造过程中不仅不支持不配合还人为制造阻力刁难, 给帮扶工作一度造成困扰。贫困人口主动积极作为、自主脱贫致富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以老弱病殘幼为主,发展产业的能力受客观条件制约,农村发展后续动力不足,脱贫户基础不牢,缺乏坚实可靠稳定持久的经济依托,扶贫成效难以巩固,脱贫的持久性、长效性均难以为继。
(四)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形式单一,除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之外,村集体产业以茶叶为主,结构单一。受自然条件制约,机械化水平较低,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由于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信息相对闭塞等因素影响,贫困户对接市场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同时,虽然有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倾斜,但是产业发展需要周期,贫困户之外的非贫人口又得不到扶贫资金的支持,总体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探索项目支撑产业发展之路, 破解产业扶贫发展瓶颈。从整体出发,深度挖掘自身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地方特色,找准产业支撑点,制定思路清晰、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产业规划,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和开发项目推动产业发展。
(二)因地制宜研究产业项目,挖掘培育特色产品。蒋潭村除出产茶叶外,还出产多种中药材,尤其盛产桔梗,“雾聚岭”出产的桔梗号称“桐桔梗”,品质上佳,同时桔梗还是很受欢迎的花材,极具商业价值。但目前蒋潭村桔梗种植并未形成规模,一是因为土地流转不足,种植户能够得到的土地面积受限,无法大规模种植,二是缺乏有效的宣传,单打独斗难以打开市场。建议从这两方面着手,借力政府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桐桔梗”知名度,打开对外市场,同时提供土地、资金等政策性支持,有针对性地引导形成规模化种植,从而培育出具有品牌效应的地方特色产品。
(三)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蒋潭村土地确权处于登记启动阶段,土地流转尚未形成规模,建议结合“三变”政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积极引导群众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将富余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并积极探索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的模式,对全村农田地实现合理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蒋潭风光旖旎,山水宜人,素有“小九寨”之称。可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以原生态山野探幽为主题,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及原始美感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村域进行景观改造,形成独具野趣特色的四季景观,同时以制定乡规乡约的形式加大对群众的宣传传教育,引导贫困人口摆脱“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自主致富。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悉心打造一个真正的美好乡村,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共同致力于家乡建设。
(调研组成员:龙其武、胡晓敏、杜传忠,执笔人:胡晓敏)
关于青草镇铜锣村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铜锣村位于桐城市西南边陲,距青草镇15公里,是青草镇唯一的省级重点贫困村,下辖32个村民组,702户,总人口2680人。全村国土面积18.42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4万亩,山林面积2100亩,耕地面积1300亩,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典型的山区村。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383人,至2017年底有4户10人未脱贫。2017年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在11万元以上,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的脱贫标准,顺利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危房改造、扶贫补贴资金政策落实到位。金融扶贫户贷户用40户168万元;户贷企用100户280万元,入股到安徽诚庄实业有限公司,每户年分红1100-1800元。2017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多万元,其中,80千瓦光伏发电站收入2万多元;茶叶经营收入4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120万入股安徽省福泽鬃刷有限公司和桐城新天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年分红收入6万多元。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15万元。
充分用足用活易地搬迁政策,利用易地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建设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安置房,五保老人每人两间屋,百年过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这种新型的可持续的养老方式受到欢迎。
二、存在的问题
1.常住人口少。目前村常住人口仅有600余人,最少时500余人,劳动人口都长年在外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病人,扶贫人员走访了解情况难、宣传落实政策难。例如开展技能脱贫培训时,按人数、年龄、产业、劳动能力等要求,村里很难组织到合适的参训人员,影响培训工作效果,造成部分培训资源浪费。
2.非贫困户工作难做。现在扶贫政策力度大、效果明显。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大有改善,或历史原因,存在个别认定不精准的贫困户,他们与周边还不富裕的非贫困户相比,生活水平差距并不大。非贫困户对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及低保政策等能带来真金白银的扶贫政策意见很大,对村干部怨言也很多。尤其是遭遇大病、重病的非贫困户,对“351”、“180”等政策意见比较激烈,以至有“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常到村里纠缠村干部,给基层干部带来困扰,影响基层工作。
3.产业扶贫资金用效待提高。小额扶贫货款大部分是户货企用,村集体发展经济资金也入股企业,以分红收益,确实既有利于贫困户、村集体有较稳定收入,又有利于工业企业发展。但这些方式不利于发展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没有真正实现国家推行农村小额扶贫货款的目的。
4.易地搬迁指标少。易地搬迁指标一般在年初下放,有时全年按实际需要情况符合条件的数量,会超过指标数,引起工作被动。
三、对策建议
分析以上问题,根子还是经济基础薄弱,部分农民收入较少,家庭不富裕,所以,一方面需要基层干部宣传落实好扶贫政策,做好群众的思想说服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此建议:
1.壮大村集体特色产业经济。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突出打造茶叶产业;利用富锌土壤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探索开发发展富锌产业,推出茶叶、板栗、香菇等农业特色品牌产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小额扶贫贷款等资金尽量不脱农业产业,更多地用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2.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铜锣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一定基础,起到了带动全村产业发展以及贫困户增收的初步成效。例如,民营企业桐城市青草镇土岭生态牧场,发展养羊产业,经营有方,规模逐步扩大,效益显著,52名贫困人员采用了托管寄养的方式加入,实现脱贫。要继续坚持发展壮大本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结合目前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养羊、养牛等产业。创新方式方法,盘活经营性资产,释放生产要素活力,重视致富能人带头人,吸引部分村民在乡回乡创业发展。
3.规划发展旅游业。三道崖旅游风景区座落于铜锣村,原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景区沿途农家饭庄较多,整个景区投资开发观光休闲旅游业的价值较高。要将景区开发纳入桐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宣传,扩大知名度,市、镇、村共同加快景区道路、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调研组成员:洪爱敏、潘连宇、胡晓敏,执笔:潘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