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对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所带来影响的一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0-11-06 17:55   作者:   浏览次数:726
 
胡晓敏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转型,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诸如市场主体、经济利益分配、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等各种要素的重大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基础,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积极适应社会结构转型的新形势,做好新时代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对各级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一、民主党派成员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发生重大变化。民主党派的传统发展对象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为各自联系的文化教育、 科研卫生、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关团体等界别知识分子的中上层人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转型, 民主党派成员组成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加入民主党派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越来越多,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包括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民企、外企的管理技术人员、行业性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者、自由职业者等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职业流动性大、价值观念多元、个体差异较大,他们作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随着人数的持续增长, 队伍的不断壮大, 发挥作用日益突出, 希望通过合法的政治参与渠道来表达其利益诉求的需要也日益强烈,因此,加入民主党派成为他们选择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2004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 2004年《纪要》)应运而生,这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在 1999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 1999年《纪要 》)的基础上, 共同协商研究形成的,2004《纪要》中专门针对各民主党派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作出了相应规定。《纪要》指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对于民主党派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基本要求是: “从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原则出发, 按照 《章程》规定的标准, 遵循组织发展的基本方针, 从严掌握, 择优、少量发展其中政治素质好、 层次高的代表性人士。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 新阶段统一战线的 意见》 (中发[ 2006] 15号)也明确指出, 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 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 新的社会阶层已经日益成为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成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结构转型给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提出新课题。一是新阶层人士成员发展的严格标准与其本身快速发展的态势之间存在矛盾。
  按照2004年《纪要》的要求, 民主党派对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从严掌握 、少量发展”。然而从当前社会的结构组成来看, 新的社会阶层已成为主流就业群体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近 80万本科以上学历知识分子进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并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 新经济组织及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 这个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新阶层人士的群体规模也必将进一步扩大。从结构比例上来看,新阶层人士的数量目前已超过各民主党派传统发展对象的数量, 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 新阶层人士普遍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同时深受互联网时代信息全球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民主、参政意识。加上我国政治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具有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的职能逐步明确,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知情权和参与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诉求渠道更为畅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协商民主的实效得到明显提高。 凡此种种,都促使越来越多的新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的意愿不断增强,这显然与当前民主党派组织对新阶层人士发展从严少量的原则存在矛盾。
  二是新阶层人士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重视与解决。
  1.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总体来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具备基本的政治认同,拥护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主党派新生代成员尤其是新社会阶层人士与党派传统发展对象相比,部门、行业和领域均有了较大拓展与差异,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也促使其思想的多元化。一方面,相当部分成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各民主党派成立发展的历史及优良传统缺乏深入了解,对参政党如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履职的途径、程序不够清楚,,履职所需的政治素养欠缺,导致其履职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成长背景、知识层次和眼界格局的不一致,有部分成员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曲折缺乏客观的认识, 盲目放大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社会弊端和负能量,对西方国家宣扬的西方“ 普世价值观”、政治理论及其政党制度不能客观辨析,这些因素,无不冲击着民主党派新生代成员的政治共识。
  2.成员内部构成复杂, 素质参差不齐。与民主党派组织传统发展对象相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布的领域和行业广泛,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家较多,近年来少数人非法经营、偷税漏税、 制假售劣、行贿舞弊、克扣员工工资、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给民主党派整体形象造成了极坏影响,如何通过教育引导,严把质量关成为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一个难题。
3.符合组织发展要求的代表性人士相对缺乏。按照2004年《纪要》的要求,民主党派对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择优、少量发展其中政治素质好、层次高的代表性人士”,当前新社会阶层人士中,人数虽然较多,但是由于分布的领域和行业十分广泛, 自主选择性、个体差异性较强, 人生观、 各个不同群体间的价值观以及政治信仰、 利益诉求等方面具有多样性,难以产生代表性人物。同时,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以及本身内部的流动性比较大, 代表性人士也显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 因此,能够同时具备政治素质较高、社会贡献较大、 参政议政能力较强、在所联系阶层中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人士还相对不足。
  三是新的社会阶层成员的职业特点加剧了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同质化现象。
  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各自的优势作用,体现各民主党派的特点,建国后各民主党派通过协商对各自的重点工作范围和发展对象均有明确,1996年的《纪要》对此进一步加以明确,并同时规定, 各民主党派在坚持重点分工的前提下, 可适当发展一些其他方面有代表性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一般掌握在发展成员总数的30%以内。并且在1996年和2004年《纪要》中,对于新的社会阶层加入民主党派的重点分工均有所规定。但在工作实践中,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职业无法象传统行业那样有严格的分工和界定优秀的人才资源又相对有限,因此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吸收发展中,各民主党派在争夺发展对象的过程中多没有严格遵守重点分工的相关规定,进一步造成了各党派之间的成员界别交叉严重, 加剧了组织发展的同质化现象, 各民主党派的界别特色日益不明显, 客观上对参政党发挥作用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应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结构转型下的新形势。一是要严把质量关,规范有序控制好新的社会阶层成员的比重。
  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规模增长迅速、政治参与愿望逐步增强的新形势, 民主党派组织的发展顺势而为,适当、有序地增加新的社会阶层成员的比重, 扩大本党派的社会基础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严控标准,严把质量关。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不是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 直接关系到关系到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关系到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的有效发挥,  因此,在组织发展中注重质量, 不仅是民主党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参政党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工作中也要继续认真贯彻坚持三个为主 (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 以大中城市为主, 以有代表性人士为主 ), 尤其是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民主党派成员, 必须坚持《意见》中提出 的“有较高政治素质、有较大社会贡献、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系本阶层中有较大影响代表人士”的几项评价标准, 综合考量各方面的能力和表现,避免降低标准, 无序发展的现象发生。实践中各地统战部门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经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对此均做出了相关的工作要求和程序,但从规范制度严格程序的标准出发,建议中共各级统战部门帮助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考察、 培养等组织发展工作程序,将现阶段对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要求以条例或规范的形式作出文字上的明确规定。
  二是要坚持突出党派特色,发展中继续遵守重点分工的原则。
  民主党派在发展中形成的特色, 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坚持党派特色, 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 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因此各党派在发展时, 仍然需要全面考虑和充分发挥本党派的组织资源和优势特色,注意吸纳与本党派重点分工领域相关的优秀人才,尽量减少界别交叉和重复现象。再者,民主党派的组织特色主要体现在党派的中上层人士和有代表性的人士上,要解决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同质化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民主党派成员中,中上层有代表性的人士的同质化问题。为此,要有意识地通过横向纵向以及党内党外的资源整合,吸收和挖掘符合自身特色的后备组织资源;在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发现、储备能够体现本党派特色的优秀成员,并且要努力发现、 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为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党派新生代成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机制。
  首先要深入分析民主党派新生代成员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思想特点,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探讨当前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建设的路径,强化政治共识、提升政治素养。其次要建立健全民主党派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推进民主党派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以此确保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理论水平的长效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各地统战部门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民主党派组织的各项工作争取权益,帮助民主党派成员争取本单位的理解与支持,保障民主党派成员能够有序参与,确保民主党派成员理论教育落实到位,提升效果。进而有效激励和引导民主党派新生代成员的党派工作积极性。
 
  (作者:胡晓後,民进大观总支委员,民进安庆市委会办公室主任)